用户xb
阳新GDP狂飙却零本科!
这谁顶得住?
隔壁武穴已迎新学期,黄冈职院武穴分院二期学生报到,校门口奶茶摊日销千杯;阳新人均GDP破5万,却只剩电大夜校。
差距不是钱,是“牌照”。教育部“十四五”高校设置新规:人口100万+、高教资源稀缺县可申设高职。阳新常住人口111万,指标够,缺的是“举全县之力”的申报书。
武穴2017年把市人民医院地块整体划拨,作为分院抵押资产,换来省教育厅2.6亿专项债,三年就招生。阳新去年财政支出78亿,若能拿出5%做校园启动资金,按1:4的政银校杠杆,可撬动20亿,足够建一所5000人规模的应用型高校。
别再把“留才”挂嘴边,却只做毕业欢送会。本科校区=持续30年的青年抽水机,一年1万在校生,直接消费3亿,间接带动的家教、租房、外卖、文创再乘3倍。对比同处鄂东的麻城,引进武汉传媒学院分校后,城区房价5年涨46%,这就是“知识溢价”。
最怕口号震天,文件沉底。高校审批窗口每五年才开一次,错过“十四五”,下个机会在2035。阳新有产业:新材料、电子信息、湖鲜深加工,完全能对表设置“绿色智造”“生鲜物流”专业,把课堂搬进工厂,把论文写进生产线。
孩子想在家门口上大学,不是乡愁,是算盘:省内本科学费1.2万/年,住宿费800,去武汉再加生活成本1万,四年多花4万,相当于阳新城镇职工一年工资。省下的钱,能供家里老二读到博士。
GDP再厚,也抵不过“人才空心”。今天不抢大学,明天就被大学抢人。
留人先留校,建校得见血——砸钱、砸地、砸流程,一个都不能软。谁再观望,谁就把下一代推向远方。


